第四部分 生活中的心计学(1)-《每天学点心计学大全集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引子

    除了做事办事,做人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。做人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决定一生的成败。经常听到有人感叹“做人真难”“做人真累”。如果你问他为什么感到难、为什么感到累,他可能告诉你:我不会做人,不懂做人的学问,缺少做人的技巧。做人的确是一门学问。有的人心量小,说话办事让人生厌;有的人开朗洒脱,一言九鼎,对人既宽厚又有责任心,因而大受欢迎。有的人爱斤斤计较,争宠爱,争权位,争得失;而有的人宽容忍让,将心比心,泰然处之。正是由于人们不同的做人方式和人生观,使得各自的人生轨迹也大相径庭。怎样做人,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对待的人生课题。做人也是需要心计的。

    第11章把握生活的细微之处

    领悟蝴蝶效应,从微小处识别人心

    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,偶尔扇动几下翅膀,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。这就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12月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的著名的蝴蝶效应。

    蝴蝶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:蝴蝶翅膀的运动,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,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,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,由此引起连锁反应,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。

    这说明,事物发展的结果,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,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,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。

    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、令人激动、发人深省,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,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。

    我们可以通过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。这首民谣说:

    丢失一个钉子,坏了一只蹄铁;

    坏了一只蹄铁,折了一匹战马;

    折了一匹战马,伤了一位骑士;

    伤了一位骑士,输了一场战斗;

    输了一场战斗,亡了一个帝国。

    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,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,但其“长期”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。这就是蝴蝶效应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具体运用。有点不可思议,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。

    但同时蝴蝶效应也使我们有可能“慎之毫厘,得之千里”,以小的代价换得未来的巨大“福果”。

    古埃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:一个小伙子听说有人说他的坏话,就愤愤不平去找人打架,路上走得口渴了,便向路边小屋的主人要一杯水喝。主人热情好客,看他满头大汗,除了送水以外又递过来一条毛巾。他谢过主人走出屋外,主人又追出来送给他一把伞让他遮阳。

    这个小伙子出门以后,心胸豁然开朗,只走了几步就转头回家了。为什么?因为对小屋的主人的热情招待心里充满了感激,原来那充斥在他心中愤愤不平的想法被冲淡了,他不想为区区小事去拼命了。

    可能连小屋的主人都没想到,一把小小的遮阳伞——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,居然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打斗。

    此外,一些小地方的准确把握会对交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。很多时候,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,我们的一句话、一个小动作,都能对他人有重大的影响,要么是让他打开心门,要么是从此关闭。

    有一位中学生在她的qq空间里写道:

    “一天晚上,一个朋友拉我出去。我们并排坐在草坪上,十几分钟过去了,她一句话都没有说。从她的面部表情中,我看得出她遇到什么伤心的事情了。然后我轻轻抚着她的手,看着她的眼睛关切地说:‘你不会是拉我出来看月亮的吧。’瞬间她就破涕为笑,笑过之后大颗大颗的眼泪滴落下来。我只是静静地抱着她,任她在我怀里哭泣,我知道,她需要的不是说教、追问,而是一颗体味她的心。此刻,她的心向我敞开,而我也抓住了这颗心。自从那晚之后,我们的关系上升成了知己,以心读心的最好朋友。”

    当对方经历了痛苦的事情,失落、沮丧、痛苦不堪时,我们并不需要多说什么,一个无言的拥抱,一个关切的眼神,一句“很难受吧”,都能引起他的共鸣,让他对你敞开心扉。

    不修补一扇窗,就会有更多窗被砸烂

    生活中有很多情景和现象值得我们深思:

    早晨上班时,路口人流如织,等红灯的人们焦急地望着交通信号灯,终于有一个性急的小伙子等不及了,开始横穿马路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交警或协警不制止这个愣头青,其他人就会像潮水一样紧跟其后,视红灯若无物。

    在干净整洁的广场上,你不好意思随手丢弃纸屑或烟头,而是四处寻找垃圾箱。但如果是一地污物,满阶尘土,你会毫不犹豫地将烟头弹出一个漂亮的抛物线,任其跌落。

    一面洁白的墙上,如果出现了第一个“办证”的涂鸦,在不能及时清除的情况下,这面墙很快就会长满“牛皮癣”。

    环境既有约束力也有诱导性,个体的行为在无约束的情况下,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,犹如蚁穴不填实,会造成大堤溃决。

    犯罪学家凯琳曾注意到一个问题:在她上班的路旁,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。有一天,她注意到楼上有一窗子的玻璃被打破了,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协调,显得格外刺眼。又过了一段时间,她惊奇地发现:那扇破窗不但没得到及时的维修,反而又增加了几个带烂玻璃的窗子……这一发现使她的心中忽有所悟: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,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,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玻璃。久而久之,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。其结果: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,犯罪就会滋生。这就是凯琳著名的“破窗理论”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异常优雅整洁、地面非常干净的环境中的时候,环境的优美就会给我们一种不自觉的提示:这里不能随地吐啖,不能随手乱丢纸屑果壳。但是,如果有人丢了废纸,且没有人来及时清扫掉的话,对于其他人可就能会产生一种暗示:原来这里是可以丢废纸的,丢得愈多对后来者来说就愈有一种纵容感。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,可以说这里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大垃圾箱。其实,人的心灵就如这样的一座整洁美丽的大楼,如果当初有了一扇窗子的玻璃破了得不到及时的维修,那么久而久之,这座大楼就有可能变得千疮百孔……

    “破窗理论”给我们的启示是: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,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破玻璃的窗户。千万不要因为我们个人的粗鲁、野蛮和低俗行为而形成“破窗效应”,进而给别人带来无序和失去规范的感觉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“从我做起,从身边做起”,就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,它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。

    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

    上一节我们提到的“破窗理论”,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心理操纵效果,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。所以,为了防止“破窗效应”,我们应该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,以避免引起更大的损失。

    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“破窗理论”的启发,他在给《法律与政策》杂志写的一篇文章中谈道:“地铁无序和地铁犯罪在(20世纪)80年代后期开始蔓延。那些长期逃票的、违反交通规则的、无家可归而骂街的、站台上非法推销的、墙壁上涂鸦的……所有这些加在一起,使得整个地铁里弥漫着一种无序的空气。我相信,这种无序就是就是不断上升的抢劫犯罪率的一个关键动因。因为那些偶然性的犯罪,包括一些躁动的青少年,把地铁完全看成可以为所欲为、无法无天的场所。”

    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“生活质量”的法律,他以“破窗理论”为师,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,他却全力打击逃票。结果发现,每7名逃票嫌疑犯中,就有一名是通缉犯;每20名逃票嫌疑犯中,就有一名携带武器。结果,从抓逃票开始,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开始下降,治安大幅好转。

    1994年1月,布拉顿被任命为纽约市的警察局长,就是因为他对“破窗理论”的出色阐释。而布拉顿开始把这一理论推广到纽约的每一条街道、每一个角落。他指出,这些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引爆点。结果,针对这些看来微小,却有象征意义的犯罪行动大力整顿,带来很大的效果。

    正所谓防微杜渐,及时修复被打碎的第一块玻璃,将改变周遭所有人的心理。

    英国有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,极少开除员工。有一天,资深车工卡特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,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。没有防护挡板,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,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、快捷一些,这样卡特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。

    不巧的是,卡特的举动被主管怀特逮了个正着。怀特大怒,令他立即装上防护挡板,并声称要将卡特一整天的工作作废。

    次日一上班,卡特就被通知去见老板。老板说:“你是老员工,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多重要。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,少实现了利润,公司可以在别的时间把它们补起来,可你一旦发生事故、失去健康乃至生命,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……”

    离开公司时,卡特流泪了——他在这里工作的几年间,有过风光,也有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,但公司从来没对他说不行,可这一次,碰到的是触及公司灵魂的东西。

    在实际工作中,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、轻微的,但触犯了公司核心价值的“小的过错”,并坚持严格依法管理。不仅要及时修复“破窗”,更要严厉惩治“破窗”,即那些违反纪律的人。

    保持好品性,不要让坏习惯滋生

    由于人性中的惰性,养成一个好习惯也比形成一个坏习惯要费力。好习惯需要长时间一点一滴地积累,而破坏一个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往往瞬间即可完成。借用纪晓岚对联中的话,坏毛病“如秋草芟难尽”,好习惯“似春冰积不高”。

    一旦个人放松了对坏习惯的控制,无形中就会像破窗理论所描述的情景相似,身体里越来越多的坏习惯就会滋生出来,到最后完全失去了控制,个人也就走向了穷途末路。真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么?我们来看一个物理实验。

    有一位物理学家曾经制作了一组多米诺骨牌,共13张。最小的长9.53毫米,宽4.76毫米,厚1.19毫米,还不如小手指甲大,作为第1张。然后以每张扩大1.5倍的比率,依次设计其余12张牌。之所以采用1.5倍这个比率,是因为按照数学计算和物理原理,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的最大骨牌不超过自己的1.5倍。

    依次算下去,最大的第13张长61毫米,宽30.5毫米,厚7.6毫米,相当于一张扑克牌大小,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。

    这位物理学家按照精确的计算,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,轻轻推倒第1张,第2张、第3张顺次倒下,当第13张骨牌倒下时,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。这种能量是以几何级数的形式增长的,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。

    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!研究者推算,如果继续制作骨牌,当第32张牌倒下的时候,所产生的力量将足以推倒帝国大厦!

    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,人们稍微不注意所养成的一个坏习惯,就像第一张骨牌一样,会不断在身体内或思想上扩大影响,让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大,最终无法收场。

    比如抽烟这个习惯,一旦你养成了,在一段时间里或许对你的身体没有任何明显的影响,但随之而来的,你可能因此而患上各种疾病,这些疾病包括:支气管炎、鼻炎、肥胖症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癌症等等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疾病由小问题变成大问题,当你患上癌症之后,后悔已来不及。

   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,我们就要努力让自己习惯上的“窗户”保持完整,时刻提醒自己,不要让自己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,从而陷入关于习惯的“破窗理论”的操纵之中。

    另外,如果你已经养成了一个坏的习惯,那么你要在这个坏习惯进行下一步扩张之前,努力改掉它。正如著名的石油大亨保罗·盖蒂所说: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,坏的习惯则让人从成功的宝座上跌下来。

    企业家劳伦斯的一次特殊的经历,也许能为你改掉已养成的坏习惯带来一些动力。

    有一段时期,劳伦斯抽烟抽得很凶,每天早上都咳嗽得很厉害,但他就是戒不掉。

    一天,他在去一个郊区度假的途中,到一个农户家投宿。连着坐了很长时间的车,劳伦斯实在是累极了。吃过晚饭之后,他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,很快就睡着了。凌晨两点钟左右,劳伦斯醒了过来。这时,他很想抽支烟,于是他就打开了灯,很自然地伸手去摸他一般都会放在床头的烟,但是没有。他下了床,到衣服的口袋里去找,也没有。于是他又在行李袋里找,结果他又一次失望了,摸出来的只有空空的烟袋盒。他知道在这个地方很少有卖香烟的商店,即使有也早就关门了。他想,这个时候把房间主人叫过来,实在是不合适。现在他唯一能得到香烟的方法就是穿好衣服,走到火车站去,但是那里距离这个地方足足有10公里的路程,更糟糕的是,外面还下着大雨。道路非常泥泞,自己的破雨衣实在抵挡不了外边的大雨。而且,附近也不可能有出租车。

    想抽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,最后,他下了床,穿好衣服,披上睡衣,下定决心要出去。就在他伸手推门的时候,他突然觉得,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荒唐可笑。自己是一个接受了高级教育的知识分子,一个成功的商人,一个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可以对别人下命令的人,居然在深三更半夜要离开舒适的旅馆,冒着大雨走上好几条街去买香烟。他不觉笑了起来,笑自己好傻。

    劳伦斯也是生平第一次注意到,自己养成了一个多么坏的习惯,这个坏习惯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好处,只会令自己失去极大的舒适与快乐。很快他就作出了一个决定,他走到桌子旁边,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从窗户那里扔了出去,然后重新换上睡衣,回到舒服的床上。心里怀着一种解脱,甚至是一种胜利的感觉,关上灯,合上了眼睛。他觉得自己从没有这么舒适地睡过一次觉。自从那个晚上之后,劳伦斯再也没抽过一根烟,也没有想过要再继续抽烟。

    劳伦斯说,他并不是想用这件事来指责那些有抽烟习惯的人,但是他经常回忆那天晚上的情形,他只是为了表示,其实一些事情不是非做不可,那只是一种习惯,完全可以丢掉。
    第(1/3)页